中国时尚周刊网

穿越千年的邂逅 “一张名方”里的“中国智慧”

2022-11-21 18:36   来源: 互联网

传承经典名方,凝聚中医智慧——在国家政策积极扶植的大背景下,中医药发展正当其时,古代“名方”展露新颜,新旧交融焕发生机,通过临床筛选出的有效方剂——“三药三方”,正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出中西医联合作战的特色优势,一张小小的中医“名方”,已经跨越千年,通过系列创新在新时代闪耀出“中国智慧”。

几载春秋 古方也有“青春之光”

“大疫出良方”——疫情考验着中医人的智慧,每一个经典良方的出现都是中华民族同疾病做斗争的实践与经验的总结,在新冠疫情斗争的过程中,中医人也在不断探索和拓展中医药的经典治疗方案。实践一次次充分证明,中医药可以历久弥新,值得珍惜,“好使、管用”是百姓对中医药最朴素的评价。

在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场上,“中西医各有所长,协同配合,可以发挥最大的优势”的理念已经被无数次验证。抗击新冠,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医药通过临床筛选出的有效方剂“三药三方”,实现了持续作战、协同作战的目标,中西医均是功不可没。国家药监局也在官方发布会上肯定了“三药三方”的价值,评价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名方难求,百转千回。据中国中医研究院出版的《中国疫病史鉴》记载,从西汉以来的两千多年里,中国至少发生过321次大型瘟疫,也累积了数量巨大的中医经典名方。而每一次名方的出现,都凝结了中医人的执着探索和智慧结晶。

“三方”(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均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以宣肺败毒方为例,由中医名家张伯礼院士、刘清泉教授等根据多个古代经典名方加减化裁而来,包括麻杏石甘汤、麻杏薏甘汤、葶苈大枣泻肺汤、苇茎汤等,其源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古方。

一张名方的诞生过程并非坦途,宣肺败毒方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刘清泉教授在武汉战疫期间边治疗、边总结而成。“要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把中医说清楚、讲明白,要用数据说话,用疗效说话。”成为这个中医团队携手研发名方的一致原则。

早在2020年1月27日大年初三,也正是抗疫初期,张伯礼临危受命奔赴武汉,80余天的连续征战让这位中医名家探索到中医抗疫的更多可能性。期间,刘清泉教授确定了“祛邪必先扶正”的新冠肺炎中医治疗原则。也正是因为这段经历,同时汇聚一批中医人的群策群力,才有了宣肺败毒方这一经典名方的出现,造福当代患者。

谁也没有想到,从汉代张仲景时期的《伤寒杂病论》到新时代中医药名家的新成果,已逾千年,一张小小的古方,悄然连接起一次跨域时空的属于中医人的浪漫“邂逅”,而背后,是一场现代科学与古人智慧的交融与探索。

经典名方是历代名医的临床经验总结,古今莫不如此,在天津中医药大学博物馆,保存着一份张伯礼1974年的笔记手稿,这本《常用汤头摘录》记录了他用过的名方、对药以及自己的临证体悟。张伯礼的学生、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李霄介绍,这样的笔记手稿和研究记录,可以装满几十个箱子。

业内人士认为,中医并不是万能的,但中医人的坚守与传承精神永不过时,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有了更多名方的淬炼再造,焕发新的生命力,让其能够与时代共舞,让中医国粹闪耀“时代之光、青春之光”。

以科技之名 “新名方”大放异彩

多次、多地的中医临床救治经验,让张伯礼院士摸清了新冠肺炎的特征,病毒已多次变异,但在中医看来其属于“湿毒疫”,即湿毒郁肺所致的疫病,湿毒内蕴是其核心病机,兼夹发病是临床特点。

历经多轮、多次临床验证效果后,包括“宣肺败毒方”等在内的多个名方的成果转化项目迅速启动,事实上,在此之前,包括张伯礼在内的中医专家团队已经有了十几年的临床实验积累,建立起一个6万多的组分库,包括中药有效成本的化学结构、活性等特性。在此基础上,根据整体证候表现,最后制定出了“宣肺败毒颗粒”。

这是地道的“中药+科技”的产物,2021年3月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特别审批程序应急批准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的清肺排毒颗粒、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的化湿败毒颗粒、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宣肺败毒颗粒上市。

至此,通过临床筛选出的“三药三方”均获批增加新冠肺炎适应症或有转化药品获批上市,毫无疑问,这是临床得以广泛应用的关键,也是实质性的一步,自此,“三药三方”开始发挥更大价值,在抗疫战场“大放异彩”。

各方舱医院广泛应用国家第九版诊疗方案的“三药三方”,特别是针对儿童患者配送了“扶正和解方”。同时,在方舱里还推广了小儿推拿、中医功法、香囊等中医非药物疗法,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核酸转阴时间等方面起到了有效作用。

科技创新成为古方转化的一剂有效催化剂,更多经典名方在现代科技加持下,可以成为当代名方,更加适合现代人治疗需求。“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重”——这不单单是是此次抗击疫情的经验收获,也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好的模式。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只有掌握更多主动权,才会有最大胜算。

张伯礼多次提出,科技是中医药发展的翅膀,“现代科技+中医药”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抓手。从药材种植生产,到组分中药创制和智能制造,再到研究证据转化落地,中医药发展全方位与现代科学新技术新方法紧密相连。

为中医鼓与呼 政策“把方向”企业“趟路子”

中医药产业向好的同时,资本市场也在一路凯歌,11月17日,中药板块资本市场表现亮眼,据统计,从9月底中药板块反弹以来,9月26日至11月17日不到两个月时间,中药板块已经累计上涨超过30%。

对于近期中药板块反复走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有两大原因:一方面受益于新冠相关药物需求预期,另一方面源于板块长期发展向好。中药板块走高。

乘政策东风,踏时代浪潮,把脉中医药,政策开“良方”。2022年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联合印发《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计划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建设30个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颁布30项中医药国际标准,打造10个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品牌项目,建设50个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和一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等。

202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政策“把方向”,企业“趟路子”——这是一个新时代为中医人吹响的号角,在传承中求新,在发展中谋变,正在成为当下大环境中中医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之道,同时吸引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掌握了科技驱动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就掌握了更多的市场主动权。

“创新是医药企业扩张、全球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作为万千中医行业代表之一,步长制药董事长赵涛指出,在创新道路上,步长一直在探索与实践。近年来步长正进行全方位布局,做了大量投资,向化学药、生物药企业学习,在制造专利中药的同时拓展创新性的化学药等产品线,坚持“聚焦大行业、培育大品种”的发展方向,积极进行多类型药品研发,逐步完善大健康产业链。

落叶生根,开花结果,包括步长制药等在内的中医药企业,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活力,有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大批企业开始“走新路”“闯难关”,科研投入大幅度增加。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官方统计,目前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与东盟、欧盟、非盟以及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地区和组织合作的重要领域。我国与40余个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签订了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开展了30个较高质量的中医药海外中心、75个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31个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的建设工作。

“科学发展到今天,古老的中医药如何焕发出青春?就是要靠守正创新,守正就是传承精华,创新就是要运用其他学科先进的技术方法让古老的中医药达到当代先进的科技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人民,甚至世界人民,这就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宗旨。”张伯礼如是说。


责任编辑:qbqsn110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时尚周刊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 中国资讯网 第一时尚网 新华时尚网 人民时尚网 美妆芭莎网 潮品新闻网 时尚界 环球风尚网 魅力时尚网 中国时尚周刊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sitemap 网站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