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尚周刊网

探索科学奥秘 逐梦科技未来—北京八中固安分校“科技教育”撷珍

2021-10-15 16:04   来源: 中国时尚周刊网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祖国培养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北京八中固安分校两个学部于近日举办了“献礼建党百年 争做时代新人”文艺汇演活动。活动中,由学生表演的音画诗《苍穹之上》,以现代诗的形式回顾了我国的航天史,学生充满情感、铿锵有力的朗读声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生的巨变和感人故事作了精彩演绎。一首激人奋进的《爱拼才会赢》既致敬我国的革命先烈,也致敬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勇于走上一线的白衣战士和在航空航天事业中作出贡献的英雄们。《阅读长廊——文化的足迹》将小学部、初中部文化长廊的场景搬上舞台,由学生讲解员分别讲述文化长廊里涉及的科技、航空航天等故事。正是得益于学校的科技教育,北京八中固安分校的学生在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凸显出了科学的意识,展现出了较高的科学素养。

图片3.png

  

问道百年名校

整合地域资源

说起北京八中固安分校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任领导高屋建瓴的指导,以及每一位教师的辛勤付出。尤其是近两年的高速发展,更是离不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北京八中固安分校的现任校长马熙玲。2020年,马熙玲受邀到北京八中固安分校担任校长一职。彼时北京八中固安分校刚刚建成满6年,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成果,这是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是落实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推动教育等公共资源在环北京区域内共建共享的北京市首批学校之一。

在上任前两个月,马熙玲校长就带领团队开始了调查研究。北京市第八中学由1921年建立的私立四存中学和1947年建立的北平市立八中发展而来。1949年,两校合并为北京市第八中学。之后学校数次易址,几经变迁,不断发展。北京八中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所联合创办少儿班,开展超常儿童的早期教育,为21世纪早出、快出人才开辟了一条重要的途径。以培养高科技人才为目标,招收了第一批学生。这为后来的北京八中固安分校的科技教育埋下了伏笔。

经过与团队反复斟酌思考,马熙玲校长将北京八中的“着眼于未来,着力于素质”的办学思想进行了进一步拓展延伸,将“着眼于未来,着力于素质,落点于幸福”作为北京八中固安分校的办学思想,提出了“幸福教育——点亮生命之光”,规划出学校的办学愿景:办一所中西兼备,科技与人文并重,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带有鲜明科技特色的现代化名校,成就师生有意义、有价值的幸福人生。

有了办学理念,落地成了新的问题。固安作为马熙玲校长的家乡,她对周边的环境再熟悉不过,孔雀湖自然生态、中科院博士站,并拥有新机场航空航天专家、非遗继承人等,马熙玲带领团队将这些全部整合成为固安分校的资源,为理念提供了着陆点。

有理念,有资源,有目标,马熙玲带着学校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加强课程建设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是一条跑道,直通育人目标,在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的进程中,北京八中固安分校在紧紧围绕培养“志向高远、素质全面、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基础上,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宗旨,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开展“课程建设优化工程”,在新形势下继续构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多元育人的“幸福教育”课程体系。

2020—2021学年度伊始,北京八中固安分校在马熙玲校长与领导干部团队的带领下,转变课程观念,完善课程设置。以基础类、拓展类、广域类“三类课程”为核心,将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有机融合在一起。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有特色”的发展方向,落实课程标准,聚焦核心素养,形成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一是努力开足开好国家课程。将国家课程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与学校的师生特点相结合、与学校的育人目标相结合,充分挖掘、发挥国家课程的育人功能。

二是开发精品校本特色课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科技教育、生态教育等系列校本课程为龙头,精心设计、规划、开发校本教材,作为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为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服务。

三是构建多元开放的课程体系,除了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完成规定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外,学校还大力开发校本课程,课程的开设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多领域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课程内容涵盖语言、文化、科技、体育、艺术、地方民俗等方面,开设了航空创客、编程无人机、人工智能、生物妙妙屋、击剑、游泳、轮滑、二维动画、创意3D等40余门校本课程和兴趣小组。学校还邀请中科院的科研人员定期走进固安分校,与学生面对面互动,讲授科学知识与现象,为学生打开一扇科技之窗,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助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此外,学校还设立了“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种子节”四节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促进学生在多个领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做好三年规划

培养学生科技素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北京八中固安分校科技教育三年规划(2020—2022)》就是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的“器”。《北京八中固安分校科技教育三年规划(2020—2022)》是在马熙玲校长办学愿景的基础上,由钱航博士课题组十几位专家共同论证制定的。

2020年,北京八中固安分校开设了航空航天创客课程、人工智能课程等特色社团课,学生们在课程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模型飞行器的设计、硬件的组成等培养了青少年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以及吃苦耐劳、开拓进取、奋发向上、不断创新等优秀的意志品质。

2021年是全面落实三年规划的奋进之年。这一年里,学校成立了科技领导小组,逐步建立专家团队,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结合校内校外构建学校科技教育体系,探索新模式,抓科研引领科技教育,抓社团培养学生自主发展,抓队伍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努力提高学校科技教育的整体水平,带动各学科、各社团跨越式发展。

明年将是学校三年规划收官之年,学校将完成加强科技教育创新的建设,完成学校科技课程顶层设计与结构创新,以科技校本课程为依托,加强课程对科学实践活动的引导,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探究式实验活动。进一步实施科技品牌发展,组建具有科技性、权威性的科学家团队。以每年讲学、课程研讨的方式形成品牌教育。进一步探索科技教育的特色活动,让科技教育活动在学生、家长以及社会中的影响力逐年提高。做好科技教育的课题工作,加强教师对科技教育的研讨。依托地域优势发展航天特色教育,通过和校外科研院所基地合作,打造航天教育名片。

图片4.png

营造育人环境

打造文化走廊

学校的文化之水能养育学生。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缺之不可。物质是一种载体,当赋予其文化因素之后,就有了特殊的意义。所以,富有优质文化的环境,可以熏陶人,也可以改变人。因此,让学生身处具有科技形象化的物质环境中,他们就会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就有了科技创新的意识与心怀。

伴随着科技教育的推进,马熙玲邀请中科院帮助设计了学校的文化走廊,在这之前,楼道里四白落地,除了干净整洁,并无过多育人价值。设计后,科学探月历史、中国历代科学家、学生科技画作品、卫星探月轨迹、中国首次月背着陆……学校的大白墙变身文化育人的场域,每当学校开展相关参观活动,学生都伫立于文化走廊中,为前来参观的客人进行介绍。置身于此,久而久之,学生内心的科技梦就能发芽成长。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中小学阶段开展科技教育,是提高我国青少年科技素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期战略性工程。黑格尔曾说,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而北京八中固安分校的愿望,就是培养一群在20年后能够仰望星空的人,有了他们,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就有了希望和未来。

责任编辑:guesiue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时尚周刊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 中国资讯网 第一时尚网 新华时尚网 人民时尚网 美妆芭莎网 潮品新闻网 时尚界 环球风尚网 魅力时尚网 中国时尚周刊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sitemap 网站简介